耕地作為農業生產的基本要素,是保證糧食安全、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根基。近年來,全國各地積極開展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整治,為穩定耕地面積、提升耕地質量、實現糧食連年豐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執行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基層執行國家相關耕地種植用途管控政策過程中缺乏綜合統籌,影響農業生產合理布局;耕地用途管控政策執行過于刻板,影響耕地資源高效利用;現有耕地監管方式對鄉村建設及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限制過于嚴格等。
全國政協委員王新軍建議,在嚴格耕地“非農化”監督管理的基礎上,以“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為前提,貫徹落實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健全完善耕地種植用途管控辦法。以提升耕地質量和生產能力為導向,進一步優化耕地占補平衡管理,保障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設施農業發展。按照鄉村建設及農業二三產業設施布局優化需要,動態調整耕地保護范圍,有效拓展農業生產空間,提升農業產業化和鄉村建設水平。(記者 秦磊)